内蒙软协各个专委会的成立旨在聚集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智慧,共同为政府、企业提供服务,实现内蒙软协服务会员的宗旨:共建、共享、共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会员单位把握行业趋势,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管理水平而成立。我们真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共同参与进来,丰富我们的专委会内容,以更好的服务于内蒙软件行业、产业发展共同努力。
一、工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内蒙古软件行业协会工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是协会构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在信息化技术的工业应用相关场景的发展规划、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科普宣传、专业培训等方面,为工业信息化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为国内和国际业界人士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专委会将成为自治区工业信息化领域最具活力和凝聚力的学术组织,以立体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为自治区工业创新发展汇智聚力。
二、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
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组织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立足自治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枢纽定位,组织和领导会员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促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人工智能技术咨询与服务;调动全体会员的积极性,带动全社会学习、宣传和应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协作研究科学难题,共商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科普活动,包括专家论坛、技术讲座、博览会等,促进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三、智能软件工厂专业委员会
专委会负责研究并制定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最佳实践,以促进行业标准化,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组织技术研讨会、论坛和展览会,为行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低代码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开展行业调研,分析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及潜在问题,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策略建议。作为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专委会收集行业意见,向政府部门反馈行业诉求,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为行业发展争取有利环境。支持智能软件工厂和低代码平台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实施指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认证体系,举办培训课程和认证考试,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低代码开发人才的质量和供给。推动行业自律,监督成员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处理用户投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内外低代码开发平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产业生态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开展对低代码平台和解决方案的评估和认证工作,确保其符合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为用户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低代码开发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维护行业的创新环境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量子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量子技术应用专委会,依托中电信量子集团内蒙古分公司设立,旨在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重点布局量子计算新能力、战略关注量子测量领域,攻坚量子核心技术,推动量子产业全国规模推广。专委会将深入研究量子数据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挑战;为软件行业会员提供量子数据安全保障的战略前瞻规划和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整合量子行业内资源,为专委会的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寻求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的合作机会,推动资源共享。组织并参加软件行业协会内的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论坛、展览等;推广量子信息行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和成果,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并搭建行业内外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方单位合作与发展。
五、咨询专业委员会
咨询专委会的成立旨在通过组织专业咨询、研讨交流、人才培养、政策研究、标准制定等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地区软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高行业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内容包括:
(一)行业趋势研究:研究软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行业需求,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完成调研报告、专项提案等。
(二)专业咨询服务:汇聚业内专家、专业机构,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咨询,包括编制专项领域的规划、发展报告、建设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
(三)项目管理服务: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提供包括从项目启动、设计、工程实施、技术培训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项目管理、项目监理服务及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
(四)专项技术咨询服务:
1.专项项目或技术方案的申报、评审、论证、全过程跟踪、验收服务;
2.造价评估:为信息化项目申报、立项审批/预算、项目设计/投资、预算审核/招标价、项目建成后运营等提供造价或造价评估服务;
3.绩效评价:为信息化项目或科技项目提供绩效评价服务;
4.数据安全评估及其他评估评审工作。
(五)技术培训和交流:组织开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讲座、论坛;开展软件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师等培训。
(六)标准制定、推广及贯标:开展专业领域国标、行标、团标的标准编制、推广及贯标工作。
(七)推动交流合作:搭建行业内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用结合。